【AI 大战:第一季结局】Google Bard 出包被骂翻,微软先见之明为新 Bing 做了一项准备

这周一(2/6)Google 宣布将推出名为「Bard」的 AI 搜寻聊天机器人,隔日(2/7)微软便宣布推出新版搜寻引擎 Bing,这场围绕两间矽谷巨头的「AI 大战」可以说是万众瞩目,所有人都在追的一部影集。不过,在这周结束之前,这部好戏似乎已经给出了第一季的结局。

周三(2/8)晚上,Google 在巴黎举行 AI 发表会,向外界正式披露「Bard」,却在产品示范时出了重大纰漏——Bard 在回答「詹姆斯.韦伯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」这个问题时,错误地把另一个望远镜取得的成就安给了前者。

延伸阅读:【超昂贵的放送事故】Google AI 聊天机器人 Bard 没准备好?错误回答让母公司股价大跌 8%

这场广告「放送事故」,加剧大众对其相关工具尚未准备好整合进搜寻引擎的担忧,影响 Google 母公司 Alphabet 周三盘中股价重挫逾 8%。这也让它的对手微软暗自欣喜,因微软在发表整合最新版模型的搜寻引擎新版 Bing 和新版浏览器 Edge 後,在过去两天上涨近 4%,市值重回 2 兆美元。

在这场竞争激烈的「AI 大战」中,这两间矽谷巨头都抢着让自己的 AI 服务快速上线,不过,在这第一回合的宣传战上,看起来是微软略胜一筹,原因在於微软采取的策略是将新 Bing 定义为「副驾驶」。

显然,聊天机器人在现阶段还是会「小凸槌」,但微软给用户先打了预防针。像是告诉使用者,如果使用 AI 来创作文本时,应该把 AI 提供的文字作为参考,而非可以使用的最终文本。这样的方式更像是先出示「免责声明」,若聊天机器人发生「凸槌」,也能降低遭受谩骂的风险。

微软为使用者提供有如「副驾驶」一样的网页浏览帮手,协助在各类文档中提取重要内容、进行比较,甚至能够生成特定格式、长度和语气的文案草稿,像是 LinkedIn 贴文之类的。

Bing 在回答问题时也会附上网址(告诉用户资料来源,例如包含产品推荐的文章),以提高透明度,也让使用者可以自己去「查证」,获得更多资讯。这也是新 Bing 与 ChatGPT 的不同之处,相比之下,ChatGPT 没有提供资讯来源,谁也不知道 ChatGPT 提供的建议和答案从何而来。

在这场持续进行的「AI 大战」中,最大的赢家肯定会是使用者,就让我们期待这两间矽谷巨头会如何提供更好的搜寻引擎服务,带领我们走向「搜寻的新时代」。


TechOrange 热情招募中!

好读文章版,更了解 TO 吧 →→【我是 TO 编辑,来帮我主管徵才】无时无刻都在关注科技的你,可以考虑我们的这两份职缺

*本文开放夥伴转载,参考资料:cnet、businessinsider、microsoft、钜亨网,图片来源:flickr
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